藥品百科

老中醫治療掉髮

中醫治療脫髮有多重方法,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方式:

一、中藥內服

  • 補腎法
    • 根據中醫理論,腎藏精,其華在髮。腎精充足則頭髮烏黑濃密,因此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脫髮,常採用補腎的藥物。例如,七寶美髯丹是一種經典的方劑,主要成分包括何首烏、當歸、枸杞子等。何首烏能補肝腎、益精血,當歸養血活血,枸杞子滋補肝腎,這些藥物相互配伍,適用於肝腎不足型脫髮,常見症狀有頭髮稀疏、乾枯、易折斷,同時可能伴有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等。
    • 對於腎陽虛的患者,右歸丸也可用於治療。它含有熟地黄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菟絲子等藥物,能夠溫補腎陽,對於因腎陽不足,不能溫煦毛髮而導致的脫髮有一定療效,這類患者的頭髮可能比較細軟,同時有畏寒怕冷、手腳冰涼等症狀。
  • 養血法
    • 中醫認為「髮為血之餘」,血液充足是頭髮健康生長的基礎。四物湯(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)是養血的基礎方劑,對於血虛引起的脫髮較為有效。其中熟地滋陰補血,白芍養血調經,當歸補血活血,川芎活血行氣,四位藥合用可以起到補血調血的作用。當人體血虛時,頭髮可能會變得枯黃、沒有光澤,容易脫落,使用養血的方劑可以改善這種情況。
    • 歸脾湯也是常用的養血安神方劑,用於心脾兩虛型脫髮。它主要由白朮、茯神、黃芪、龍眼肉、酸棗仁等藥物組成。此方劑在養血的同時還能健脾養心,對於因思慮過度、勞傷心脾導致的脫髮有很好的療效,患者除了脫髮外,還可能出現失眠多夢、食欲不振、面色萎黃等症狀。
  • 清熱祛濕法
    • 當體內濕熱蘊結時,也會影響頭髮的生長。比如脂溢性皮炎導致的脫髮,就與濕熱有關。龍膽瀉肝湯是治療濕熱型脫髮的常用方劑,它包含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、澤瀉、木通等藥物。龍膽草瀉肝膽實火,清下焦濕熱;黃芩、梔子清熱瀉火;澤瀉、木通等利水滲濕。這些藥物組合可以清利濕熱,改善頭皮油脂分泌過多、瘙癢、脫髮等症狀。

二、中藥外用

  • 塗抹中藥製劑
    • 可以使用含有生薑、側柏葉等成分的中藥製劑塗抹頭皮。生薑具有溫通經絡、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。側柏葉則能涼血止血、生髮烏髮。將側柏葉製成酊劑,塗抹在頭皮上,能夠刺激毛囊,促進頭髮生長。其原理是通過改善頭皮的血液循環和局部營養供應,來達到治療脫髮的目的。
    • 還有一些中藥複方製劑,如將旱蓮草、女貞子、黑芝麻等藥物製成的藥膏,塗抹於頭皮,這些藥物多有滋補肝腎、養血生髮的功效,對於肝腎陰虛型脫髮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。
  • 中藥洗髮水
    • 以中藥為原料製作的洗髮水也很常見。例如,用苦參、黃柏、蛇床子等藥物製成的洗髮水,對於頭皮瘙癢、脂溢性皮炎引起的脫髮有緩解作用。苦參清熱燥濕,黃柏瀉火解毒、清熱燥濕,蛇床子燥濕祛風,這些藥物可以去除頭皮的濕熱,減少頭皮炎症,從而改善脫髮情況。

三、針灸推拿

  • 針灸治療
    • 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節人體的氣血和臟腑功能。對於脫髮,常用的穴位有百會、頭維、生髮穴(風池與風府連線的中點)等。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,是調節人體陽氣的重要穴位,刺激百會穴可以提升陽氣,促進頭髮生長。頭維穴在頭側部,當額角發際上 0.5 寸,頭正中線旁 4.5 寸,它主要用於調節頭部氣血。針刺這些穴位,可以改善頭皮的血液循環,增加毛囊的營養供應。
    • 另外,根據不同的證型還會配合其他穴位。例如,對於腎虛型脫髮,會加刺腎俞、太溪等穴位。腎俞穴在腰部,當第 2 腰椎棘突下,旁開 1.5 寸,是腎的背俞穴,刺激它可以補腎氣。太溪穴在足內側,內踝後方,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,是腎經的原穴,針刺太溪穴也有助於滋補腎陰腎陽。
  • 推拿按摩
    • 頭部按摩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,緩解精神壓力,對脫髮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。可以用指腹從額頭開始,沿著頭皮向頭頂、後腦勺方向輕輕按摩,每次按摩時間約 10 – 15 分鐘,每天進行 1 – 2 次。也可以重點按摩頭皮上的穴位,如上述的百會、頭維等穴位,以點按的方式,每個穴位按摩 1 – 2 分鐘。
    • 另外,全身推拿也有幫助。例如,按摩背部的膀胱經,這條經絡貫穿人體背部,與臟腑氣血的調節密切相關。通過按摩膀胱經,可以調節人體的整體氣血運行,改善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脫髮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